国内首个平战结合应急指挥中心、首套航空医疗救援标准、首个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队……9月23日,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紧急医学中心主任陈尔真,为交大学子讲了3个真实故事:从深夜的呼吸气囊、汶川的救命纸条到空中的生命通道,他从医40余年带领团队创造多个“中国第一”,构建起“海陆空”立体救援体系。
陈尔真。
当天,陈尔真与来自教学科研、智能制造、法律服务等领域的其他4位劳模工匠组成“专家天团”,走进上海交大百年校园,面对面展开“匠心对话”。其间,上海市劳模工匠进校园“千人师资库” 正式发布,汇聚全市1000位劳模工匠,覆盖20余个行业领域。
张荻(左二)发言。
同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也是最新一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张荻,现场分享自己30多年来与金属基复合材料打交道的故事。“归国”、“攻坚”、“师自然”、“育桃李”,他带领团队在实验室3000个日夜反复试错、不懈攻关,终于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建成国际领先的自主研发平台,从服务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到助力“嫦娥”探月工程,30多项国家重大工程、上万件关键部件上都铭刻着这支“黄大年式”团队的贡献,中国材料成为托举科技强国的钢筋铁骨。
肖素枝。
全国劳动模范、星逻人工智能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蓝星研究院院长肖素枝,展开了一幅无人机技术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画卷:高效巡视沙漠光伏电站、担任城市消防"片儿警"、为江河湖泊进行智能监测、在危急时刻运送血样……同为全国劳动模范,北京市汉坤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合伙人、联席主任张金全和上海工匠、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超高压分公司输电运检中心输电运检专业工程师何冰,同样通过分享和对话,与师生开启工匠精神与青春力量的双向奔赴。
新发布的“千人师资库”赋能教育,尤其是“大思政”。这项劳模工匠带来的课程资源主题多元、内涵丰富,并呈现“课堂讲授+动手实践”多维特色,“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构建沉浸式教与学的场景。后续将面向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提供“菜单式”服务,实现劳模资源与学校需求的“一键匹配”,助推劳动教育提质增效。
近年来,在市总工会、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推动下,打造“千人师资库”成为“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体系化、制度化、常态化、品牌化的重要举措。据统计,2024全年,全市共有2433人次劳模工匠,走进高中小学校、高等院校932所,开展各类活动共计1879次,覆盖师生超过97万人次。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钢淼等出席并为“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讲师团代表颁发聘书万生优配。
富祥策略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